上個週末得閒把VPS從之前的RamNode遷移到了Amazon Lightsail,主要遷移的內容就是WordPress,涉及到MySQL的導出和導入、Nginx的配置、PHP的配置(從5.6升級到了7.3)、CentOS的簡單設置(從6升級到了7)、Let’s Encrypt SSL證書的配置。下面簡單記載一下遷移的梗概以便有需要的訪客和自己今後查閱。
Category: Linux
适用于KDE Plasma 5的雅虎天气小部件
去年简单粗暴地把自己写的Yahoo! Weather从KDE 4移植到了Plasma 5,但是一直没有好好改进一下。前段时间雅虎停止旧API支持,被迫更新,就顺便改改了。应该访客里有不少KDE的用户吧,想要一个简单的天气小部件的可以试试看。
主要卖点
- 纯QML,不用编译直接装
- 雅虎天气接口,大品牌
值得信赖 - 自认还算简洁明了的UI
- 支持不同的计量单位(温度、气压、风速等)
- 10天天气预报
在华硕Chromebook C201上安装Debian Jessie
网上有不少在Chromebook上安装Linux的脚本了,不过我个人还是比较偏向于手动一步步执行,天知道脚本是不是已经太老了或者某些具体情况不匹配。希望本文一来能对各位想要安装Linux的Chromebook持有者有所裨益,二来就和博客里其他文章一样,当作个人的备忘。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安装Debian算是比较繁琐的,如果想要安装Arch的话,戳底下参考文章的链接,安装Arch可以很快就搞定(而且是在Chromebook上就能全部搞定)。至于为什么不安装我钟爱的Fedora,因为我个人感觉Fedora的ARM做得不是很好,担心出岔子。好了,废话不多说了,下面开始正文。
调节ODROID-U3的CPU频率(Linux)
先提一下背景:我的ODROID-U3(跑的Linux)在用XBMC播放视频的时候,容易因为CPU一直较高负载而吃掉太多电压,导致USB接口供电不足致使移动硬盘“掉线”。今天试验了一下发现把CPU频率从默认的1.7GHz降到1.2GHz之后,移动硬盘没有再掉链子了,而且XBMC依然能流畅播放1080P视频。
懒得安装那些专门调节CPU的工具了,直接上最原始的办法(最原始但也最有效)。理论上对所有Linux发行版、所有架构都一样。
Linux下驱动腾达Tenda W311E PCIe无线网卡
家里的有线网卡再一次被雷电烧坏了……这次干脆买了一张PCIe无线网卡,和路由器零接触,这下应该能放心不被雷击了……Orz
买的PCIe无线网卡型号是腾达W311E,在Windows下用附带的光盘安装好驱动就一切正常了,但是Linux下一看简直傻眼,芯片型号是(lspci命令查看):
Network controller: Broadcom Corporation Device 43aa (rev 01)
43aa我Google了大半天都没找到……不过总归是43xx吧,但是很遗憾,b43等开源驱动是无法识别这张网卡的。能用的只有Broadcom的闭源驱动wl和ndiswrapper模拟Windows XP的驱动。
IPv6开启转发并保持自动获取PPP提供的IPv6地址
标题想了好久……请不要吐槽晦涩难懂
先说一下应用场景:
- 一台Linux-based box(ARM开发板如ODROID U3、Raspberry Pi,或者OpenWRT神马的)当作Host + Router,通过有线网卡连接交换机Hub作为局域网网关和服务器,再通过PPPoE拨号连接外网(PPPoE能自动配置并获取IPv6地址)。
- 局域网PC配置好本地的IPv6地址透过局域网网关(上面那台Linux Box)连接外网,要求能以IPv4和IPv6协议访问Internet,但是获得的IPv4和IPv6地址都是内网地址
Linux下连接无线网络后拨号(即PPP over WiFi)
连接一个无线网络(例如一个当交换机的无线AP),然后ADSL拨号上网。这一个在Windows下很简单的事情,在Linux下却变得稍微有点麻烦,甚至让人不知所措。今天有空在Fedora下捣鼓了一把,发现其实相当简单,只不过得通过命令行式的操作而已,下面就拿来和大家分享一下。
将ODROID-U3 Debian镜像烧录进microSD卡并扩大根分区至整张卡
在HardKernel下单了ODROID-U3 Community Edition(和U3一模一样,就是ODROID用来扩展韩国海外市场的),不熟悉这个东西?Raspberry Pi总听说过吧?ODROID也是ARM开发板,不同在于ODROID是一家韩国公司出品的,芯片是清一色的三星Exynos系列,这款U3是性价比比较高的ARM开发板了,Exynos 4412 1.7GHz四核CPU,四核Mali-400 440MHz的GPU,2G低电压DDR2 880MHz的内存,可插eMMC模块或者microSD卡作为板子的存储器,3个USB2.0接口,1个以太网接口,1个HDMI接口(支持1080P),有RTC(需要接备用电池),更多详细的参数可以看官网。
好了,回归主题,毕竟本文不是推销ODROID开发板的,虽然我的U3还没到,但是现在已经开始准备一张灌好Debian的microSD卡了(别问为什么不用eMMC,eMMC模块对于一个学生党还是太贵了!)
Linux下Qt创建和调用共享库文件.so
费了点功夫,总算get了编写共享库(Shared Library,Windows下称为“动态链接库”,即Dynamic Link Library)和调用的这个新技能!
动态链接库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,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的程序,顶层设计的时候良好的类库划分可以让工作变得很简单,而将不同类编译成共享库文件可以实现程序的模块化,提高代码复用程度,在保证接口兼容的情况下更新一个程序只用更新共享库(Windows下是dll,Linux下常见的是so)即可。
下面以Linux下的Qt Creator这个IDE为例,讲述Qt(严格意义上是C++)共享库文件的编译和调用。
tty登录后自动启动X的办法
tty是虾米?Unix-like系统的东西,不懂的回去补课。
简而言之就是不安装XDM、KDM、GDM这些登录管理器,启动后留在黑白两色的TTY下,有个“login:”提示符的那个!输入用户名密码登入之后,通常需要用命令startx来启动X,这样一来就想要是能在默认TTY(即tty0)登录时自动打开X就好了。
本文介绍DragonFlyBSD下,默认终端为BASH时的自动登录秘籍,ZSH等其它Shell的使用方法类似,但是语句可能需要相应地调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