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tegory: 作業系統

  • Fedora Linux KDE下使用苹果USB铝合金键盘(G6)

    中国民间俗称G6的苹果键盘,Google一圈发现其实就是老外说的Apple Aluminum Keyboard. 我也在淘宝上买来一块,现在Fedora(也包括其它Linux发行版)对这块键盘都是「开箱即用」级别的驱动支持。终端下lsusb看到了这块键盘: 基本按键都没有问题,当然F1~F12按下去默认是执行多媒体工作而不是功能键,需要F1必须按下fn+F1才是执行F1的功能。这并不是一个bug,而是因为键盘上面确切印刷的是多媒体功能键,F1~F12都是缩小印刷在键帽右下角的。如果你习惯一般PC键盘了,在终端下执行该命令可以把功能键和多媒体功能调换回来:

    Continue Reading →

  • Fedora 19编译内核(打BFS+BFQ+UKSM补丁)简易指南

    自定义内核显然就是开源的好处之一,不过内核编译属于高级用户(Advanced Users)的范畴,newbies慎入。下面以Fedora 19为例(Fedora 14及更高版本都是通用的内核编译方法,以后如果有变动了我会更新)。 准备工作 终端运行, 我的系统装在SSD上,比较小,所以我把RPM的编译主目录放在移动硬盘(/media/c/rpmbuild)上。编辑~/.rpmmacros,修改第一行为:

    Continue Reading →

  • 用Infinality改善Fedora Linux字体渲染

    羡慕苹果Mac OS X或者是iOS设备上的字体渲染效果?或者喜欢M$ Windows Vista/7的字体渲染效果?还是Ubuntu的字体渲染(Ubuntu给freetype相关库打了补丁,和一般Linux发行版字体渲染效果有差异)。Infinality都能搞定!Infinality实际上是开源字体渲染后端的一系列补丁(个人理解,轻拍)。 微博上晒Chrome的奇葩问题图,反被阿卡林吐槽字体渲染效果太糟糕。赶紧按贵人指示,Google了一下freetype2 infinality!Infinality有自行维护Fedora的repository,所以Fedora捡了个小便宜(Arch可以通过AUR安装,其它发行版自行Google)。终端下输入以下指令: 安装完毕?注销重新登录就可以看到效果了!也可以编辑/etc/profile.d/infinality-settings.sh这个配置文件来调整效果,可以微调,也可以直接修改USE_STYLE加载预置的配置方案(如OS X、iPad、Ubuntu、Windows 7)。 打开Infinality的字体测试页面看看字体渲染效果吧? 参考资料:Infinality Freetype Patches      使用freetype-infinality 美化 fedora 字体

    Continue Reading →

  • AMD Radeon显卡驱动将出现在FreeBSD 10.0上

    前几天OpenBSD团队宣布了AMD Radeon KMS移植工作的完成,现在FreeBSD的消息也来了(就差NetBSD了啊!!!)。 FreeBSD 9.1的时候带来了Intel KMS的移植驱动。现在FreeBSD官方Wiki页面显示的消息是,AMD Radeon KMS移植将在近期进入HEAD,因此将成为FreeBSD 10.0正式发布时的一部分! FreeBSD的AMD Radeon驱动移植自Linux内核3.8(看样子3.10带来的UVD支持和3.11带来的动态电源管理暂时是不会被移植了)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次移植工作并非由AMD的雇员而是FreeBSD基金会聘请的员工完成的。 考虑到AMD的闭源驱动Catalyst Driver都不支持BSD平台,这一点也不奇怪。不过考虑到Sony PS4用的AMD APU平台,而且其系统基于FreeBSD 9.0,AMD在未来应该会有员工从事BSD平台的开源驱动代码的维护的。 消息来源:Phoronix

    Continue Reading →

  • Wine商业版CrossOver中文版大促销活动

    CrossOver 让您可以在 Linux 系统 上运行很多流行的 Windows 软件和游戏。只需轻点鼠标,就可以在您喜欢的系统上无缝地运行 Windows 软件,方便快捷,经济实惠,无须安装虚拟机,更无须安装 Windows。 看到这句简介,很多人都会想那这和Wine有什么区别?Wine是社区开源软件,其背后的支持者就是CodeWeavers,CodeWeavers推出基于Wine的商业软件CrossOver来盈利,购买CrossOver就是在支持Wine的开发。而CrossOver针对中国用户推出了中文版本,官网页上线了中文页面,中文版本有以下特色: 完善的中文翻译 完美支持QQ、阿里旺旺、网银插件等 改进了对中文字体、输入法的支持 除此之外,价格也是有中国特色的,不用掏大价钱购买国际版本,但是中文版和国际版的服务是完全一致的!更大的惊喜是在2013年9月20日之前购买CrossOver可以享受5折优惠,购买时输入优惠代码:LUChina CrossOver官网链接:http://www.codeweavers.com/ CrossOver官方微博:@CodeWeavers官博 现在推广官网链接还能参与到抽奖,每天送出10个免费的CrossOver,2013年10月1日抽奖送一台iPad 2 MC979CH/A 9.7英寸平板电脑 (16G WIFI版)。 消息来源:LinuxToy

    Continue Reading →

  • Fedora Linux连接l2tp(东南大学Bras校园网)指南

    多亏了Networkmanager的l2tp插件啊,现在只要使用NetworkManager来管理网络,就能创建l2tp类型的VPN(包括l2tp+ipsec类型的VPN)。我们学校的校园网就是l2tp类型的VPN,在我们学校(东南大学)其正式名称为b-ras. 下面以Fedora 19 KDE环境为例(最新版的Ubuntu也是可以的,不过要安装的软件包名称可能不同哦),结合东南大学B-ras网络设置(具体诸如网关、用户名、密码等请参考你自己的情况),首先在终端下运行下面这个指令来安装l2tp相关的软件包,

    Continue Reading →

  • 在Fedora 19中启用AMD开源UVD驱动硬件解码

    AMD的显卡(俗称A卡)用户有福了!在Linux内核3.10中整合进来的开源radeon驱动可以实现UVD调用显卡进行硬解,而Fedora 19(老版本18也应该可以的)最近把kernel-3.10推到了稳定更新频道!下面详细讲一下各位Fedora 18/19用户怎样确保AMD显卡成功硬解视频。

    Continue Reading →

  • Slax的QtWebKit 2.3及QupZilla浏览器

    不知道Slax是什么?一个小型的模块化的KDE桌面Linux发行版。 最近又跟浏览器干上了,本来就是一个小型发行版,所以不想塞一个Firefox、Chrome、Opera这种重型浏览器。之前一直在用rekonq浏览器,后来又来试了一试QupZilla,一样的QtWebKit内核,QupZilla的浏览体验倒好多了,很顺畅,没有Rekonq那种加载时一卡一卡的感觉。不过QupZilla的sb包有2MB,而Rekonq只有800+KB。 现在Slax搭载的Qt 4.8.4,所以QtWebKit是官方仓库里比较老的QtWebKit 2.2,WebKit版本好象是534.xx,不支持桌面通知、WebGL、拼写检查等功能(大部分和HTML5相关)。不过现在好了,我上传了QtWebKit 2.3的buildscript,并且传了一个叫作qupzilla-next的buildscript,依赖新版的WebKit编译。 对于想在Slax下获得更好的浏览体验的朋友,在终端下执行: 前几天Digia发布了Qt 4.8.5,包含最新的WebKit,所以如果Slax能在下一个版本更新Qt的话,就不需要额外加载qtwebkit-23这个包,可以方便很多。 大误,Qt 4.8.5只是小幅度更新QtWebKit,还是2.2……

    Continue Reading →

  • 使用FedUp升级Fedora 18到Fedora 19

    Fedora 18发布的时候我就是通过FedUp把我的Fedora 17升级到的Fedora 18,这次Fedora 19发布,同样,FedUp来把系统升级到Fedora 19. 这两次升级都没有出错,完美地升级了Fedora,对Fedora的好感+10010啊! 使用FedUp升级的要求: 高速网络连接(慢的话下载各个安装包花的时间就会很长) Fedora 17或更高版本(Fedora 16以及更旧的版本无法使用FedUp升级) 下面讲一下升级的流程,均在终端下操作。

    Continue Reading →

  • Slax GNU/Linux 7.0.9 beta释出

    千等万等,Slax的新版本7.0.9终于出来了,而且作者这次吸取了之前的教训,戴上了一个beta的帽子,可以避免因为修复小bug而不停刷版本号的问题。 主要更新: Linux内核更新到3.9.7 KDE桌面套件更新到4.10.4 Firefox浏览器更新到22.0 有空的可以下载测试,帮作者找bug什么的。 下载地址及官方原文点此

    Continue Reading →